1.5.10

愛情和社會科學

在天涯論壇看到一則寫於2010年4月29日的感情煩惱的帖,因為最近有類似的經歷,有感而發,歸納我的經驗和看法,跟他交流一下。

愛情,並非只有感性,它也是一門社會科學,有客觀的行為。只要能用科學的眼光去看待,那麼我們就不會易被那些迷惑人的男女話語搞得自己很煩惱了。

==========================================================

liujiangfeng68:「今年年初,女朋友莫名其妙提出要分手,去年到年底还好好的..我有点措手不及...她说我们不适合,没结果的..可是我们在一起明明很快乐,很充实... 分开后偶 尔也会打电话,发信息给我...我们都心里都还有对方,,这几天她又对我说我不会再爱你了..我以后会有新的男人..之类的话..我怎么感觉这么假 啊...请高手指点我应该怎么做..才能感动她..留住她..我真想留住她...谢谢大家了..」

SUPEREGO:「絕對要留住!我女友的情況跟你女友的情況非常接近。你要懂得,女人是最口是心非的;你要懂得,何謂「真分手」和「假分手」。真分手是短期內連溝通做朋友的 機會也沒有的,繼絕一切聯繫的機會,非常的冷;但你們還有聯繫,顯然女友還未死心,她是留戀著的,是假分手。
  女生不像男生。男生 只要直接地知道你喜歡我就行;女生則喜歡別扭的想,她想要你的真心話,所以用最傷害性的話來試探你的誠意,如果連這麼傷害的話你也能堅持下去,她的心會感 到很安穩,她會由此看出你的誠意。雖然那些傷害性很大的話的確令男生迷惘,我也迷惘過,但不能就此罷休,繼續哄她,女生是要哄的,她現在就是想你哄哄她, 多說甜言蜜言,發揮男性的本能吧!」

liujiangfeng68:「我多次试着去努力过,,可是现在她说自己已经崩溃了...不想再爱了..她心里就是觉得我们两个不合适,不可能有结果的....请问,那我该怎么哄 呢?...」「首先谢谢你...但是现在的情况就是你说的那样...不像前面几天了....现在她不再会来找我了..真的..但是我找她的话她肯定会回复我....我也 没敢找她,我想给她点时间冷静下,,,我想找个机会坐下来好好谈谈..你们觉得我应该说些什么好????」

SUPEREGO:「「但是我找她的话她肯定会回复我」,憑這些行為已說明她未死心。她說那些不見面的話可能是真的很困擾,但原因未明,也只有她自己知道。她可能有些想不開的 事情令她很害怕,只是自己一個人困擾。她可能很想你繼續給她關注和溫暖,所以仍然回覆你,告訴你她喜歡你找她,那就是一種行為訊息了。
  哄不一定要見面才能哄,她的確要時間調整,不見面就多發短信多用QQ多用電話。坐下來談談,這是在很理性的情況才能做,切合男生的想法;但女生一般很情 緒化,坐下來談,她情緒未回復過來,她不會願意的;逼她坐下來談,也不會有效果。慢慢等她回復過來吧。這就是女人。
  她冷的話,男 方是很難受,但不能放棄,而且更要多加關心,不要被那些「不見面」的話令自己那麼快就心灰意冷。有些女生生氣的周期很長,我見過有些可以長達一個月完全與 男友不聯絡,你不會知道她心裏想甚麼,但最後又回復正常。
  分手只有在三種情況下會發生:
  一、對方有第三者,已經變 心,不再留戀自己;
  二、對方對自己已極度失望,完全死心(做了一些很傷害的事等等);
  三、一些物質的規限令對方感到勉強一起沒有 未來(包括不能買房子、兩地相分、家人壓力等等)。
  當然,每個情況都不同,我都不敢肯定說你是否能絕對挽回這分感情,但科學地看, 你女友的行為,跟「真分手」的行為性質並不一致。」

15.1.10

劉曉波案:一個馬克思主義者的觀點

劉曉波被中國法院以煽動顛覆國家政權罪判處十一年有期徒刑。這宗案件再次引起極大爭議,作為香港的馬克思主義者,身處資產階級的社會,又秉持馬克思主義立場,很能看到在當下兩種主義下,劉曉波案所必然產生的重大矛盾。這種矛盾是有跡可尋、有理可循的。

首先,馬克思主義至少兩點與劉曉波案有極大關係,它可解釋設立「煽動顛覆國家政權罪」的政治觀點:

一、共產黨的民主觀念是「無產階級式」的。現存美英或所謂西方式的民主觀,只是資產階級式的民主制度,這種民主,名義上由人民選出國家領袖,其核心始終資本掛帥,這種民主制度,仍然受到壟斷資本的資產階級和資本家操控壟斷,資本家、資產階級仍然會用各種方法,鞏固這種有利他們控制政治大局的制度,繼續以資本主義制度剝削廣大無產階級,榨取剩餘價值,人民不可能在這樣的民主制度下,得到真正的「民主」,活於種民主觀,無產階級仍只是被剝削的工人階級。

二、共產黨的確存在專政觀念,所謂「專資產階級的政」,1878年共產黨宣言已開宗明義標榜無產階級必須奪取資產階級的政權,資本家一天存在,無產者或勞動工人,仍有被剝削的危機。只有「專政」,不讓資產階級和資本家復辟,人民才能徹底擺脫剝削,才有真正當家作主的一日。因為最可惡的資產階級已消除了,任何讓資產階級復辟的主張,只會讓人民走回頭路,共產黨作為無產階級和廣大工人的先鋒隊,絕不容許半點自己退讓。依據這種邏輯,只要不涉資產階級式的主張,都可以採納;這種思路的結果,只能有一種可能,就是只有社會主義一路民主人權觀。所以推崇資產階級式民主人權觀,或不推崇無產階級式的民主人權觀念,這是共產黨由理論到執政都逢行的政治規條,由始至終都是黨自身的重要依據。所以打壓所有推崇資產階級式、西方式自由主義的人,就是以這種政治觀念為依歸,而非純粹為了滿足「權力欲」那種心理。「專政」二字本身就是一種徹底的政治策略。在馬克思主義者眼中,這是理所當然的,這不是獨不獨裁的問題,而是因為代表無產階級的共產黨不執政,失去政權,在他們眼中,私有制重現,必然重回被資本家剝削的老路。

總而言之,馬克思主義並不相信非社會主義式的任何手段能為人民帶來真正的福祉,共產黨根據馬克思主義,開宗明義就要專政,但專政的是針對資產階級及其所有派生物,這就是共產黨極力維護執政地位的政治邏輯,她標磅的是比資產階級更徹底更革命的民主。所以,馬克思主義者認為,劉曉波的零八憲章,不過是一種偽民主人權主張,他要求自由,要求容許自由揀選資產階級的代表,即使資產階級代表當選,也不能異議。這種主張,正是共產黨所必須反對的。劉曉波推崇的,正是資產階級式的民主人權自由,在馬克思主義者眼中,這種民主人權自由,只令國家和人民走回頭路,所以極力打倒。共產黨的底線,就是排除所有資產階級復辟的可能性,即使劉曉波也是無產者,並非有意代表資產階級說話,但他的主張,卻讓資產階級有機可乘,超越共產黨底線,這就是中共至今特別處理這類被稱為「異見人士」的人的解釋。由於推翻共產黨領導,令共產黨無法執政,變相令國家重陷資本主義的陰霾中,這是煽動顛覆國家政權罪」中所以強調國家和政權的原因。

共產黨這種「專政」的策略,現在已被人醜化成與「獨裁」無異的策略。也是外界最不接受的地方,存在了極大的歧義。這種矛盾是一種深層矛盾,基本沒法調和,因為兩者根本互相排斥,怎麼調和呢?

劉曉波案的主要矛盾,在於兩種民主觀念出現嚴重分歧。這種矛盾,由共產黨成立之日已經存在,共產黨一直不承認崇尚個人自由的民主觀念,認為那是讓資產階級復辟的主張;其他國家千方百計攻擊共產國家,從馬克思主義角度看,這些國家無非極力維護其資產階級式的民主制度,不欲無產階級抬頭,搶奪她們持守經年的剝削制度。在共產黨立場看,那是西方資本主義對無產階級的進攻,這種矛盾,即使中國已進入社會主義,仍然存在。

不過,劉曉波被判刑十一年,我們仍會感到不自在,不舒服,包括我在內。劉曉波不過發表他的言論和主張,這的確是他的權利。我認為,煽動顛覆國家政權罪」應該檢討。

煽動顛覆國家政權罪」的理念如上,但條例寫得這麼緊,刑罰這麼重,仍有其歷史背景。資本家、買辦資產階級和官僚資產階級所以被極力批鬥,沒收土地財產,因為他們的窮兇極惡,盡情剝削無產階級,面對這種人,我們固然恨之而後快。當年馬克思所以思考資本主義制度,與當年的廠主、資本家如何殘酷對待無產階級有極大關係,要嚴厲處理這些廠主、資本家無可厚非。中國在二次大戰期間,人民同樣受到地主和資本家剝削催殘。

然而,劉曉波的主張,是不能跟這些廠主資本家相提並論的。他只是出於一片丹心,或者說,仍未意識到資本主義復辟的問題,他的要求是出於善意的,我們不能將馬克思年代對待資產階的一套,與劉曉波相提並論。他即使重提西方式民主,甚至意圖推翻共產黨領導,這也是基於他對民主人權的純粹嚮往,他的內心仍是良善的,跟從前殘酷又立心不良的地主和資本家大相徑庭。基於這種情況,煽動顛覆國家政權罪」的性質和定義,就有檢討必要。

時代不同了,「煽動顛覆國家政權罪」的前提假設了任何主張西方式民主自由的人,都有可能「煽動顛覆」,對持這主張的人,都像對從前地主和資本家那樣嚴厲,這種很有必要檢討了。

無論如何,作為馬克思主義者,絕不認同劉曉波的憲章內容,因為那會令私有制和資本主義再度萌芽,意味著無產階級重受的少數資本家的剝削,我們應該徹底反對。然而,我不認為判重刑是合於時代要求的,也沒必要重判他。

10.12.09

馬克思主義者如何看中共的錯誤

可能不少人會反駁:讀一部黨史令你引以為傲,分明就是隱惡揚善,大躍進、反右、文革、六四,難道你就不感羞恥?

這個問題的確正中要害。

我明確地回答:擁護一套理論、信念和理想,還有它所衍生的政治機制,與這個黨因人為造成的問題,並無必然的關係(雖有間接關係)。馬克思主義這套理論,本身沒有錯,做成大躍進、反右、文革和六四問題的,與馬克思主義的理論本質並無關係,所以發生這些事,是人為錯誤,是中共黨內缺乏民主機制導致個人崇拜的錯誤,是國內外複雜因素引起的嚴重矛盾。但這不能證明馬克思主義的性質和理論是不合時務和錯誤的。馬克思主義就是馬克思主義,黨就是黨,兩者應該分清,混淆了就會只從政黨失誤算到她所背負的理念上來。所以,我反對國民黨在中國執政,不是因為國民黨腐敗,而是因為馬克思主義比起三民主義更適合中國和世界。

其實,中國不是沒有人質疑馬克思主義,資產階級自由化在國內並不新鮮。鄧小平對此早已提出了見解。他認為沒有窮的社會主義,社會主義的最終目的是共同富裕,這個理論指向,本身非常正確,值得擁護。鄧小平明確提出,重點在於理論性質。當然,沒有持相關理論的黨的領導,以及其正確的策略,再好的理論也無法發揮效用。

有人進一步可以問:即使理論跟黨的過失沒有關係,但你還能支持這樣一個多次出錯的政黨麼?這個問題我也可以明確回答:我擁護的是馬克思主義,在中國只有中國共產黨奉行馬克思主義,兩者於是必然地連成一體,即使這個黨有過甚麼過失,也只有這個黨,才能將我的理念,包括社會改革和世界大同的理想,貫徹下去。中共有這些重大的缺失,作為一個馬克思主義者,我承認;但這些過失,與我是否繼續支持這個黨將馬克思主義推行下去,是沒有關係的。我可以承認黨的過失,但我可以繼續擁護她執政。

很多人都從一個政黨的缺失,作為政黨應否執政的判斷,這是民主制度最基本的構設。選民認為這個政黨劣績斑斑,便不選她。然而,選擇一個政黨,更核心的是這個政黨的主張是否正確,我們更應看透政黨背負的這個功能,而非只看政黨的實績。有人認同三民主義、有人主張保守主義,我就是主張馬克思主義的。我堅持的是唯物辨證、堅持實踐理論、堅持馬克思主義是導向光明的。

8.12.09

中共和英國的政治特性

最近讀了一部由中共中央黨史研究室編寫的《中國共產黨簡史》。讀這部書有許多感觸和引以為傲的地方。感觸的是共產黨革命同志為政治理想勇於犧牲的義史部分,引以為傲的是共產黨的確是一個極具政治智慧的政黨。人家說英國人最擅玩政治,但是英國人碰上中國人的中國共產黨,共產黨的政治本領即使不能勝過,至少也能平起平坐。

英國的政治特性崇尚紳士精神,崇尚精英主義,名義上很正義,骨子裏充滿狡詐、自私和霸道,箇中流露出機靈聰明的傲氣;中共的政治特性是作風硬朗明快,軟硬相宜,不失平和,擅長調和利益,富大黨氣派,擅搞地下組織,重視掌控權力,更重要是,中共表面上無所表現,當政敵還未察覺動靜的時候,中共已在無聲無息之際,取到制勝權了。

司徒華說,堅持總辭的人,太不了解共產黨了,我認為這是聰明的提示。中共從訂立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到撰寫基本法,已經注定她必然取得最後優勢和絕對控制,律法由始至終都在中共手裏牢牢握著,你要怎麼算,也無法解除律法的優屬和制約特性。中共能從手無寸鐵到擁有自己的軍隊,立黨之初與國民黨和其他黨派經歷了漫長的政治鬥爭和交涉統戰,有豐富的政治經驗,但她總是看起來好像很「土」,調子單調乏味,其實這種偽裝的「土氣」,正是她最聰明的地方,因為這種偽裝總是讓敵人鬆懈。

1.12.09

民主集中和個人意志

民主集中制是中國共產黨秉持至今的金科玉律。民主是為了集中,集中是為了更好地發揮民主,這是一種辨證關係的民主觀念。如果只有民主,就是只知不斷地堅持個人意志而不退讓,那麼這樣的民主最終只會導致四分五裂;如果只有集中,就是權力只集中到少數人甚至一人手裏,這樣的集中只會導致獨裁強權。只有民主和集中相輔相成,找到平衡點,才能推進社會發展。

要辦好事情,必先收集足夠民意,集思廣益。尋求共識後,就將本來四散的行動,以小數服從多數原則,將意向集中到最多人擁護的一套思想上,以求個體都有統一的指向,不致各有各說,眾說紛紜,一事無成,拖垮形勢。只有經過民主過程,才能取得最理想的「集中」,而不是獨裁者的集中。有了集中和共識,社會因而不會內耗而更快地向前發展;集中發展的時候,又遇到新問題,於是由「集中」引申向前的新階段,又須另一次民主收集意見,循環往復。社會總是在民主和集中之間,辦證地向前推進。

這個觀點非常通透,是典型的辨證思維的思路。香港主張民主的人,或者說現在流行的民主觀,都強調自身制益,強調個人權利,但是,當個人制益的民主觀常掛嘴邊的時候,要犧牲個人成全社會,這種思維已經蕩然無全了。這樣的民主,只會趨生自我意識澎脹的自私本性,並非民主真義。

16.11.09

真正的批判——從批判郭沫若談起

「我的論文題目要批評郭沫若,因為他的詩太別扭太造作了,子平師怎麼看呢?」子平師說:「這不好,如果論文只有批評沒有意思,要寫應該寫有價值的地方。」

這是我在中文系二年級時,擬定畢業論文題目前的一些掙扎。當時不知道論文的意義,不知道研究的意義,只知道批判,覺得能批判就是有學問,能挑出文學大家的錯處,還不好麼?當時確是這麼想,這麼天真。

因為子平老師是當代文學的著名學者,論文指導老師還未安排,所以去問他。我提出問題後,他的回應令我語塞了。為甚麼批判不好寫成論文呢?當時想不通,但也不堅持,於是論文題目就寫「徐志摩散文的放任性」。

不過,開始留意學術界的時候,發覺專事批判的論文是很少的,一般都是找出有價值的東西才寫成論文。這幾年開始意識到何謂研究、何謂論文的時候,漸漸理解子平老師的意思。研究就是要找出「進步的成分」,正向的事情才值得花時間研究,才能令社會趨前進步;負向的東西,即使被說成如何負面,人們也不能從負面的事情裏得著甚麼。當然,負面也有負面的意義,沒有負面,如何襯托出正面呢?這是辯證法的道理。又例如,從教訓裏改進,也是從負面看出正面啊!

這些質疑都對。然而,強調正向的意義,原因簡單不過,那就是正向的事物的本身價值,就是研究它的最好理由;而且發現事物的正向不容易,這不容易令研究正向、論說正向變得非常可貴。

另一方面,我們都不會否定負面的積極意義,所以,寫論文、做研究,除了批判,還要提出所以要批判的原因,以及批判所以會令社會進步的理由,令負面的事情,變成正向的能量,這樣的批判才有意義。
如果只是批判郭沫若,指出他的作品不好的地方,那是輕而易舉的——從作品的壞處專事挑剔,誰不會?然而,如果從他的作品看出中國文學的前沿性改革力量,那就大有文章,別具文學史意義了。

現在社會很流行批判,甚麼也批評批判,甚至批倒,只要是文學大家、經濟學大家,要能挑出他的神經,就很了不起。但是,真正的哲學家、經濟學家,他們要成一家之言,雖然也建立在批判之上,他們不滿前人的研究成果和推論,但是他們會提出一家之言,在否定別人之先,提出自己的新見解,以新見解蓋過舊思維,將別人的東西完全推倒重來,這就是真正的批判。

批評是容易的,建立卻很難。從千頭萬緒中建立一套令社會進步的新思維、新觀點,這種維新精神,正是當代社會所缺欠的。

5.11.09

談談中文系 (二) (略論文學和政治)

香港的中文系在英國殖民地時代不是熱選的學系。一九九五年考上浸會大學中文系也不太難,現在不可同日而語了。中文系這學系,有甚麼特別的地方,令學生趨之若鶩呢?原因很多,以下試舉數例。

一、中文在香港的地位日益提高。自從回歸,中文人才需求殷切,香港人對中文的要求,也比以前更加講究,這種意識形態的改變,直接為中文系注入新思維

二、中文系有一種特別的身分認同中文系研讀的是中國文學、中國典籍,曲高和寡,有文人雅士的風流,不食人間煙火,人文氣息濃厚,品評文學作品頭頭是道,深不可測,隱含了書生的傲氣,在研讀的一部經典中,彷彿整個中華文化都把弄於股掌間;

三、中文系的學生,英文弱是一個致命傷,許多選修中文系的,都是因為害怕英文。 這令中文系學生感到為難和尷尬。但是,憑自己的經驗,學習中文和英文是互不排斥的。我畢業後的十年使用英文的機會極少,心底裏還有點害怕,因為用得太少了,但是修讀社會工作碩士的時候,八千字論文還是用英文寫成的,所以,中文系學生英文貧弱的毛病,雖屬事實,卻非必然;

四、喜歡文學、熱愛創作的學生,選讀中文系也是最典型直接的理由吧。他們出於純粹的興趣,希望找到創作的訣竅,毅然考入中文系,努力創作。他們許多喜歡李白杜甫的詩,喜歡紅樓夢三國演義,也有喜歡張愛玲和池莉、蘇童,更喜歡先鋒文學,我自己曾熱愛徐志摩(現在是魯迅、何其芳和朱自清的作品)。不過現在閱歷多了,懂得中文系和創作實在沒有直接的關係。

五、選中文系還有一個熱門的原因,就是中文是由小至大都是很會唸的學科,只要懂用中文,總能應付,容易入手有些學生面對大學眾多陌生的學科,不知就裏,不願冒險,不如選讀一個「至少我會知道唸甚麼」的學科更有保障。 這個選讀的理由就顯得迂腐了。

中文系看似一個人文性質十分純粹的學系,由於涉及一個民族的傳統語言和文化,她的浮沉與政治有了直接的因果關係。殖民地政府的語言政策,過去一直不重視中文;回歸中國後,母語教學大行其道,中文回復應有的地位,精通中文的中文教師炙手可熱,中文系在社會在學生心中的地位大大提高。

當然,熱衷文學、喜研古籍的學生仍比比皆是,一九九五年,我就是這樣的一個學生。研讀古籍經典,以艱澀的文論解讀人文現象,精通中國文化,不畏字海,貫通古今,學貫中西,而且我手寫我口,頭頭是道,以文救國救社會,這樣一種人文情懷,自己也覺得難得,我是堅決堅持自己這分人文理念的。

現在能寫好中文的人鳳毛麟角,我說的是真正的「好」,真正的「優秀」,是文從字順,兼有氣勢,結構嚴謹,不是單指能寫的水平。自己能寫到「字正腔圓」的文章,以此針砭時弊,誠為一大樂事。尤其自己沾染政治習氣,更感中文的重要,因為政治,如上所述,重來都與文學語言成雙成對,密不可分,政治非常需要文藝宣傳主張,以成「眾人之事」。上世紀三十年代由魯迅等作家牽頭的中國左翼作家聯盟,豈非說明了文學和政治的關係麼?由此看來,我和文學與政治結緣的傾向,是有跡可尋的。

27.10.09

o靚模和後現代性

不少評論批評「o靚模」是一種倒退的文化現象,它賣弄官能、色情,內容膚淺,沒有專業模特兒的行業深度。然而「o靚模」卻以它的新奇豔麗,在廿一世紀的今天成為一種全新的概念現於人世,這種創新本身就是一種超前的文化現象,是後現代的文化現象。「o靚模」此一事物看似庸俗,其實質卻帶有明顯的後現代性,是後現代社會消費文化刻意營造的產物,是進步的象徵。「o靚模」現象至少有下列四個後現代性特徵:

1. 混雜(hybridization)
「混雜」很能帶出突兀新奇的意味。正如前此述及「o靚模」現象時,我便指出「o靚模」是「模特兒」和「舞女」兩個行業的混合物,「o靚模」既有「模特兒」的特質(以身體展示),也有「舞女」的特質(賣弄性感),兩種特質混雜一起卻沒有逾越兩者的界限,結果造成全新的「o靚模」概念(「o靚模」因為模特兒的性質不會進行性交易和裸露身體;同時因為舞女的性質,「o靚模」又不會排斥肉欲官能刺激)。

2. 消費、享樂
、狂歡
強調消費、享樂和狂歡本身是資本主義社會商品文化的特徵,這些特徵鞏固了資本主義社會的存在基礎(商品和需求);「o靚模」的產生,完全體現了這種特徵。現代主義追求事物的「實用功能」,後現化社會更講求事物當下即是的享樂功能,這與下面的「無深度性」有關。

3. 無深度性
後現代社會排斥「人」和「大敍事(master narratives)」,以事物最純粹的一面觀察事物,故此後現化社會排斥深度。事實上,當事物一個一個被拆解後,已經無法再講「深度」了。它追求平面模式,深層意義消失,
「o靚模」在這種觀念下,傳統模特兒行業的深度已蕩然無存。

4. 高強度感情方式 (性感)
由於上述兩點,即講求消費縱欲和無深度,後現代社會講求的只能是盡情追求面片的官能刺激。其中又以「性」和「性感」最能以短時間內勾起人的最強的情感和情緒,雖然這種情感情緒很片面,但它的效果的確很強烈。「o靚模」強調「異性的情欲」、「少男的虛擬對象」,正體現了此一後現代文化特徵。

「o靚模」所以被批評,因為我們習慣以現代主義人性化角度審視事物,當事物逾越正軌,出現超新情況,仍以「舊思維」(或現代主義思維)思考的人就會感到不適,因為這超新的事物遠遠違反他們的審美準則。「o靚模」現象所以被批評,表面是因為它離經叛道和庸俗化,深層原因是因為它的後現代「超新特性」仍不被社會普遍認同,或現代人無法適應超新文化而產生的不安和騷動。

「o靚模」現象體現了文化進步,它建基於現代主義連串既有概念下,重構各種元素,找出新切入點。「o靚模」是在資本主義社會商品經濟的情況下而創設的一種快感產品,而這種快感產品是前所未有的(將模特兒和性結合本身就很大膽創新),正因這種「前所未有」才顯出社會的複雜多變、勇於開拓冒險的先鋒特性,才顯出社會仍是站於歷史最前端的位置。

19.10.09

「日本の恥」——八年前一位東京青年的歎息

三枝良是八年前在東京新宿附近一所地下小酒吧認識的一位年青店員。我和一位朋友在酒店附近找上了這家酒吧坐下,店裏沒有顧客,只有良一人。我們三人慢慢聊起來。

雖然言語不通,我會一點日語,良會一點英語,共同認識的是漢字。我們談了不少兩地身邊的話題,不懂的就在紙上寫漢字,字義只有些微的分別,總能猜得到。我們談音樂(良很會結他),談彼此最討厭的學科,也談日本的黑社會(日文是「暴力団」,據良介紹,日本最大幫會是山口組,其次是住吉會了)。

閒聊間,我突然想起了一件事情。我問他日文「痴漢」是甚麼意思。一時間可難很能說明白,良有點為難,不過仍努力解釋。他即時把雙手放在我們眼前,作被逮捕狀,並說出英文「criminal」,我們便大概知道是甚麼意思了。(回港後再查日文辭典,日文「痴漢」唸音讀「ち‐かん」,即「色情狂、色鬼、調戲婦女的流氓」的意思)

良解說後,我隨即說道:「『痴漢』在香港是個流行的字詞呢(很多日本AV都以此為題材),日本的電車痴漢在香港很有名!」良聽後,立刻在紙上寫上日文「日本の恥」,然後望向我們,沒有講話。

我們對身邊的事物有許多既定的假設,因為日本的色情文化在香港很普及,我們便以為日本是個性開放的國家,日本的男人都是好色的,女人對性罪行的事情習以為常,這是很普遍的假設。但是,在良寫上「日本の恥」的片刻,我恍然大悟。當我們以為日本色情犯罪行為是一種「特色」的時候,其實日本人很在意,他們並不都是色情的人,他們對性犯罪跟你我一樣,同樣厭惡,這些罪行在國外流傳,並不光彩。

我們對於我們心裏熟知的文化,究竟認識多少呢?人太容易依靠自己的感知,將片面的認識放得很大。如果我們能夠養成謙卑的心,養成對他人不急於下判斷的習慣,慣以多角度審視別的文化、別的國家、別的民族和別的種族,可以減少許多人的衡突。

18.10.09

重溫電車男

半年之內重看2005年伊東美咲和伊藤淳史主演的電車男,感觸還是很深,心裏還是非常感動。愛情在影片中刻劃得入木三分,世間能有這樣的愛情,不是很美妙嗎?山田先生憑藉拼發最後的勇氣,對愛情對朋友對正義的事情也很拼命;青山小姐看到愛情的可貴之處,她著重人的真誠,而非一瞬即逝的漂亮的形相。像這種深度的愛情,不是很美妙嗎?

電車男的故事實在編得太好了,角色構設、造形都很有心思,更重要是故事寓意很有深意,表面上看是一個童話式的現代愛情故事,其實就是歌頌一種不重外表重內涵的愛情觀,而且山田先生和青山小姐的人物個性,都是我們生活的楷模,看了使人有了生活的勇氣!

今回直到最後一集完結的時候,跟第一回一樣,同樣有種捨不得完結的感覺,有種美好的事物就不想它完結的感觸——就是看到人性的美善,便會感到心曠神怡,對世界充滿了煥發的新希望。

熱愛伊東美咲的熱情早前過去了,今回再次泛來。這半年中,看了幾齣伊東小姐的作品,還是電車男中的伊東小姐
最好看、最漂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