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5.09

旅行的心態

從前往中國大陸旅行是抱著一種「見識吃苦」的心態去的,就是認為自己年青,應該親身體驗,用眼觀察,瞭解一下中國最真實的發展,所謂「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旅途上四處拍照,深入感受,因為香港人的城市生活太豐盛,應該看看人家怎樣吃苦才對。回港後,認為自己去過不少地方,感受很深,覺得自己有不少經歷,死而無憾了。然後很熱切的要將自己的見聞跟人家分享,說中國很多地方落後貧困,需要我們支援救助。最後,自己繼續過豐足的城市生活。有些人甚麼地方也不去,偏偏要去西藏、去青海、去中國最窮的地方。

究竟我們是真正希望體驗國內人的困境,感受貧困的苦辛,還是只是從別人的低下來襯托自己高高在上的城市人的優越感?這裏有一種潛在的「同情心態」,就是以一種「我很富裕,有足夠的金錢去看看你如何貧困」的眼光,回來後向別人炫耀自己有多麼豐富的體驗,而且會用自己的一套生活標準,希望別人也能過自己一樣的生活。我自己回憶七八年前的自己,心裏想道:的確有種虛榮的優越感在作崇。

其實,人家的困境需要你去張揚嗎?固然,我們見到別人的苦困,然後自省自身,那是旅行其中一個很有意義的功能,但是,如果單單止於心理上的「窺視」,這種自省是沒有說服力的。

現在自己的心態調整過來。不管是甚麼省甚麼縣,甚麼鎮甚麼鄉,我們都是平等的,我不會因為別人的苦困,便特意同情他們,因為我憑甚麼去同情別人而顯得自己比別人優越呢?中國的發展,路很漫長,極端貧富不均的情況仍然存在。儘管我在優渥一端,我只管看待在生活線下的人,有他們的能力改變自己,我尊重他們有這種能力,而且尊重他們過屬於自己的生活,不再一廂情願,以自己的生活尺度硬套在別人身上:農民自有他們的打算。我應做的,不是以自己的標準改變他們,而是在尊重他們的前提下,回復他們的尊嚴,以他們的意願去幫助他們。

當我改變了這種旅行心態,下回旅程,更心安理得了。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