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5.09

婚姻是一種社會規範的壓力

中文系舊同學阿偉也結婚了。跟他認識十四年,當時我們還猜我們幾個男同學,誰最遲婚呢?這個問題只是玩玩的,但中文系最熟悉的幾位男同學也相繼結婚了,答案越來越清晰了,最遲婚的似乎是我。

先勿誤會,我說自己遲婚,當然不是認為自己是「電車男」,孤僻自閉,沒有社交能力的那種男人。我想自己的婚姻至少不會在四十歲前擁有,因為目前自己還有一個求學的心願仍在追求,那只能是單身一個才沒有任何背負,讓自己在求學的路上自由馳騁,這個理想才能追求得到,如要照顧妻子和孩子,還去甚麼英國讀博?

不過,理想是這樣說,但是,當見到自己身邊的朋友一個一個結婚生孩子,有時也會問,這樣追求值不值得,自己會否後悔?人生的大事,一般都在二十歲末至四十歲前這段黃金時間完成的,這段時間過去了,如果理想追求不遂,人生大事又沒有一件完成,那時我是否承受得起呢?我的確有點壓力了。

當然,我現在的心情還算輕鬆,老實說,男性在社會上是有優勢的,我不擔心找不到女友(視乎你怎樣找、自己的條件和對女性的要求)。愛情的感覺也不是沒有試過,試過一次,以後慢來吧。更重要是,我對目標認得很清晰,我盤算得到人生這樣走,即使有岔子,自己還應付得來,總之自己有安全閥,四十歲前可以調整策略,最重要是按盤算的計劃辦,堅定不移,就可以了。

只是,社會規範(social norm)的確給我們每人壓力,自己再輕鬆和堅定,當看到朋友們都結婚去了,這幾年不免有猶疑:我是否真能堅持下去?即使我如何理性按計劃的方向走去,當身邊的人一個一個按社會規範去完成的時候,自己就會感到被孤立,因為人人都擁有婚姻孩子的時候,他們的人生體驗都比你豐富了,他們有他們的共同話題和生活興趣,這個時候,自己在社會上,就會感到被排除於外。當然我的朋友不會排擠我,但是這種「社會感」卻是實實在在的(社會心理學不知有沒有這方面的研究呢?)人在社會中生活,無可避免受各種各樣內定的規範去塑造自己的人生;人是群體動物,你不依隨社會共同遵守的規範去做的時候,自己就會感到孤立,於是就有壓力,想盡快符合這些規範去重回社會群體中,而不想在社會上與其他人有分別。

除了不想被孤立,具體來說,以下這些壓力來源也在無形間衝著自己而來:

來自父母的壓力
父母一直認為我成家立室才算完成他們的責任,他們不認同我還要讀書,認為那是任性行為,不務正業。雖然他們只是說說他們的想法,沒有強逼,但自己也理解爸媽的感受,他們的確有這個心願,自己有理想,也不能目空一切吧。他們越來越老了,爸媽固然也要承受他們的社會規範的壓力(如兒子這麼大還未結婚等等),自己也很想在他們有生之年看到自己為家族開枝散葉(我作為中國人就是有這種思想啊!),這多少有點「報恩」的意味,而且人家爸媽都能享受弄孫之樂,自己的爸媽晚年沒有享受這種家族樂趣,他們的感受應該重視;


來自朋友同事的壓力
這點在上面也提過了。但事情還不這麼簡單,例如新年時,你應否還去接人家的利是呢?人家總會問問你結婚了嗎,甚至認定你結婚了。還有就是別人的眼光和想法:「這個男人四十歲還未結婚,很奇怪呢!不知是否一個「電車男」!」諸如此類,難道我要解釋還未結婚因為我有理想要去讀書!

來自未來家庭的壓力
這個要考慮的問題比較實際,例如,我與未來的妻子、孩子有否代溝?孩子的年齡差距也有至少四十年呢。讀書後的生活從頭開始,事業似乎還未穩固,但人家的生活已經很安穩了。這些現實考慮也不時警剔自己,讀書的計劃不能有失。

說了這麼多,好像很悲觀,但自己還是偏向樂觀的。我想,自己的確熱愛學術研究了,學術期刊實在很好看,這種程度的文章才合脾胃。而且,如果學成歸來,自己總不成一無所有,所得總比所失要多,這樣也是伐算的。更重要是:這個世上,四五十歲結婚的男人多著啦!你怕甚麼?其實你一點也不孤獨呢!

4 則留言:

匿名 說...

從「經濟決定論」而言,早婚主要是為了有利於經濟活動,不少同學早婚原因都是早供樓,早養兒,早完成了這些人生必經的階段,再安享人生,也要怪現時第四代香港人面對惡劣的經濟發展機會,早婚是有利於早日完成這些階段,所以既然都認定對象,早婚就好過遲婚。既然是有更高的理想,要追尋無涯的學術境界,遲婚自然是理所當然,不僅不是電車男,更是跑車男,「底層建築」影響「上層建築」,現在倒轉一下,又如何。

匿名 說...

只要是自己想做的事,要有勇氣,去達標。若為了成全他人的想法或社會的常規,而失去了自己的想法,又有何用呢?最緊要清楚自己想法,我支持您!我和您都一樣,都想再繼續讀書,但不知日後會怎樣走。加油!

冰河入梦月光寒 說...

建立婚姻和攻读博士不是必然矛盾的啦!

☆ SUPEREGO ☆ 說...

多謝各位的意見!多幾個角度參考啊,這些角度和想法,倒是沒有怎樣想過,我會好好收藏於心。

願共勉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