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2.09

高等教育學位的興趣與濃度

修讀學士、碩士和博士課程的分別在於「興趣」和「濃度」的比例。

修讀學士學位,固然學生對所修讀的學科需有基本的興趣,但求取這個學位所需的興趣濃度的要求並不太高,推動學生取得學士學位的動力,還包括求職擇業的需要、人際關係的需要、知識滿足的需要等。即使學生對學科的興趣不強,他仍然會樂於修讀一個學士學位,就是說,學士學位對個人的興趣濃度的要求相對不高。

修讀碩士學位,所需興趣和實際環境的推動力,比例就比較平均。首先,個人要對所修學科或對知識的追求發生更進一步的興趣,才有繼續深化學問、修讀碩士的動力;其次,個人修讀碩士也有明顯的現實需要,現代社會講求學歷證書,越來越多人擁有碩士學歷,碩士顯得越來越「平凡」了。

博士學位則截然不同。基本上,個人取得學士和碩士學位後,現實的條件已基本獲得滿足,追求學問的欲望也達到一定程度的滿足,只有當個人對學術和知識追求有著最濃厚的興趣,他才會再進一步考慮往純學術的方向鑽營,這是因為學士和碩士的知識仍未能滿足個人探索知識的欲望。博士學歷不會令個人獲得更多現實的回報,而且修讀博士也是非常困難的,那麼說,推動個人修讀博士課程,只有最純粹最濃厚的學術興趣;只有那些對學術有著最濃厚興趣的人,才會修讀博士課程。就是說,個人修讀博士學位的興趣濃度是最高最純粹的。

有人會提出:博士學歷也可為個人帶來豐厚的回報,那些大學教授不是薪高糧準麼?我們都不會否認這個事實,但更具體的情況是,獲得博士學位後,不一定能帶來豐厚的回報;我們只要擁有學士和碩士學歷,已基本達到現實社會的職業需求,何需要再修博士學位?但是,教授們所以讀博,並非因為「薪高糧準」 這個現實需求,而是因為他們對學術的追求;由於他們對學術的追求,才「順理成章」覓得教授職位。由於博士學位對學術興趣的超然要求,要是沒有相當的興趣,一般人難以勝任,只講虛銜的人根本無法完成博士課程,這也是博士學位跟學士學位的重要分別。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