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1.08

閱讀的精神狀態

自中五起,自己才算真正用心體會甚麼是「閱讀」。「閱讀」並非只是「看書」那麼簡單,要讀得有效,精神狀態是非常重要的。總結十多年的閱讀經驗,歸納到一些精神狀態的規律。

一般來說,閱讀必須在一個安靜的環境中才能容易集中精神,以提高精神狀態至可理解精密義理的層次,務求讓自己讀的時候的理解力和記憶力大大提高,這樣讀會事半功倍。但是,人由動態突然進入靜止狀態的時候,是需要適應的;由坐下來算起,初十至十五分鐘在培養情緒,這時的閱讀效能不高,只能隨便看看,接下來更昏昏欲睡,迷糊地要小睡片刻了,這時就讓自己伏在案頭小睡,我每回都睡約二十分鐘,十分準時,經過二十分鐘小睡後,自己會自動睡醒。睡醒以後,精神還是迷迷糊糊,但是比起睡前已不再有昏昏欲睡的感覺,感覺是很能提起精神了。再過約十多二十分鐘,閱讀效能漸漸提高。經過一小時的調節,身體才調節到適合閱讀的精神狀態。但是,睡醒後的一小時內,閱讀狀態還不算最高,因為狀態還有個「漸進」的階段,當精神開始習慣這種安靜的狀態,開始培養到一種慣性的時候,再約一兩小時,才是閱讀狀態的高峰時期。此時,思考力和記憶力都非常理想。這樣一來,自己是可以由下午兩三時,讀到晚上八九時的,期間可以吃下午茶稍稍休息,由於身體已習慣了安靜狀態,所以吃過下午茶也可以很快回復閱讀狀態,毋須重覆先前的精神調節過程,而且這下午茶的間場休息,可讓頭腦有一個總結先前所讀的空間,是有助提高閱讀效能的。

自己每回讀書,都盡量爭取連讀四五小時甚至六七小時的時間。高效的閱讀精神狀態可非隨時達到的,所以自己也很珍惜這種狀態,珍惜閱讀的空間。太短的閱讀時間,從書中得到的內容不免零碎,欠缺一氣呵成的資訊板塊,難於幫助腦部組織資訊、記憶資料,以理出理論和資訊的脈絡。有些人以為自己讀片刻就要睡覺,以為自己不是讀書的材料,其實,他們都不知道閱讀是要培養精神的,如果因為精神狀態在調節中就放棄閱讀和求學,那實在太可惜了。

但是,人生難得這樣的連續五六小時的閱讀時間,工作的日子,只能趁深夜讀個多小時便睡覺了。讀過痛快是奢侈的。

2 則留言:

匿名 說...

一天讀過5、6個小時書真的算是奢侈了,而且成本不輕,因為你為了讀書,犧牲了拍拖、聯誼、休息,甚至搵外快的時間,這樣看,一個星期有一兩天這樣的日子,不是奢侈嗎?以前全職讀書時,因為住宿舍,又不願上課,一天總泡在圖書館8、9個小時,讀是讀得過癮,現在想來,不少美好的東西也錯過了,所以,現在還是以習散打零碎式閱讀,如果有些得著是運氣,白讀了也是造化。

☆ SUPEREGO ☆ 說...

我是用「忙碌生活中難得空餘時間培養深層的閱讀情緒」看「讀書的奢侈」;你這是用「機會成本」的概念去看「讀書的奢侈」。兩個角度得出同樣的結論,不是很有趣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