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落在中國的土地上」是艾青在一九三九年十二月二十八日夜間寫於北方某處,中國的雪災使我想起了他這首詩:
「雪落在中國的土地上,
寒冷在封鎖著中國呀……
風,
像一個太悲哀了的老婦,
緊緊地跟隨著
伸出寒冷的指爪
拉扯著行人的衣襟,
用著像土地一樣古老的話,
一刻也不停地絮聒著……
「告訴你
我也是農人的後裔——
由於你們的
刻滿了痛苦皺紋的臉
我能如此深深地
知道了
生活在草原上的人們的
歲月的艱辛。
「雪落在中國的土地上,
寒冷在封鎖著中國呀……
沿著雪夜的河流,
一盞小油燈在徐緩地移行,
那破爛的烏篷船裏
映著燈光,垂著頭
坐著的是誰呀?
「咳,就在如此寒冷的今夜,
無數的
我們的年老的母親,
都蜷伏在不是自己的家裏,
就像異邦人
不知明天的車輪
要滾上怎樣的路程……
——而且
中國的路
是如此的崎嶇
是如此的泥濘呀。
「雪落在中國的土地上,
寒冷在封鎖著中國呀……
中國
我的在沒有燈光的晚上
所寫的無力的詩句
能給你些許的溫暖麼?」
回 鄉在家過年的心願,香港人一般都沒有這種觀念的,香港被殖民百年後,割斷了這種文化上的意識形態。但以家為本位的中國人民,家的觀念一直都很濃厚,他們很 堅持,即使抵冷捱餓,在廣州火車站的外省民工也要擠上火車。我佩服他們在惡劣環境下的忍耐,譬如你身上只是數十塊,孤身攬著行李箱,還要抵受冬雨的濕冷, 在街上冒寒,找一碗熱騰麵食也不能夠的時候,你還有心情回家嗎?他們卻看家看得比甚麼都重,這是他們堅持生活的支柱,這是中國文化的體現。但我作為土生土 長的香港人,對於這種以家為本的心態,似乎是沒有的,或者說,我沒有這種家本位的文化心理,如果我在那種惡劣環境,也許是索性退票,老早歸家算了,回家那 麼辛苦幹麼?
但我欣賞這種鄉土之情,這是我熱愛祖國的一種感情,我想長有那種中國文化的心情,我認為那種情懷有著令人羨慕、令人暖和的 感受。我們應該尊重這種中國文化 心態,內地民工的生活,離鄉別井,這是我們這種城市人所少有接觸的。穿州過省,這正是國家之大的體現,從民工的外省經歷,告訴我甚麼是國,國中有省,省中 有城縣和鄉鎮,因為這種人民的交織,使我對中國的源遠流長,感受更深。
城市人很難想像村民的生活。村裏荒涼,配給不容易,在那裏生活的農 民,生活簡樸,夜晚只是幾戶人家,即使鎮裏的晚上,雖是較多人聚居的地方,也是非常靜 俏,很是寂寞。雪災之夜,他們看著雪落在中國的土地上,看著雪降到菜園上,降到屋瓦上,炊煙處處,卻無以暖潤大地,使雪消融。
作為香港這個大城市的一個微不足道的人,我只能告訴自己:我是十三億人口中的一人,我會共同感受國難。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