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08

校友角度看浸大橋事件

母 校浸會大學日前被審計署批評那條建於十多年前連接新舊校舍橫跨聯合道的行人天橋,使用率過低,浪費公帑。初聽消息時,與自己早年的想法十分吻合,對審計署 的批評不感意外,反而奇怪何而十年後才有報告披露事件,當時就想:明明橋下就有交通燈橫過馬路,誰會笨得多走幾步樓梯行橋?如果母校是有不確當的地方,總 得承認。

不過,後來在網上看到網友分析,指該橋其實用作舖放光纖供電腦網絡接駁之 用,比起掘路對交通的影響和成本效益,建橋的確伐算得多。這樣想起來,也很有道理。另外,又有人提起因為當年確曾有人在來往新舊校舍之間的馬路上被車撞 倒,所以就有起橋的念頭,這個說法也有一點印象,記憶中當年大概發生過意外的。

綜合起來,從這零碎的說法中,至少有三個理由促成這道浸大橋:一、使校舍完整,具接駁新舊校舍的象徵意義;二、方便舖放光纖,有利學校網絡發展;三、作為過路設施的第二選擇,供路人選用。

這麼說來,這道橋也不見得完全浪費。不過,單看表面,的確惹人批評,即使作為校友的自己,也有這樣的印象。無論如何,橋起了就起了,要批評的,我認為還是有他們的直觀印象的原因,比起一 些無理取鬧的批評和比較,今次我就不怎麼火光了。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