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12.07

讀博士課程的四點考慮

在這階段再想升學的問題,如果以碩士還未畢業的角度去想,這似乎是太早了,但相對於三十出頭的人生,現在去想這問題,也是時候了。

從前對於博士的概念是很模糊的,近年開始有點頭緒,總而言之,那是非常困難 的,它講究研究方法和學術創見,還有同輩的認同,這幾點都不易做好,或者說,讀博士不是你勤力就能夠過關,有些根本不是你可以控制的原素(如創意、人事、 機緣等),你控制不了,跟學士拼命去讀的學問態度大大不同。

不過在此之先,有四點現實考慮必須解決:

一、你夠錢嗎?
讀博士全職一般也要三年時間,在香港唸,學費至少十多萬,在外國連生活費就 要數十萬了,這筆錢哪裏來呢?就算儲數十萬了,將來結婚和家人生活費,你作為長子要怎麼處理?如果兼讀博士,那就規限自己只能在本地讀博,而且這種兼讀生 涯也太花時間。雖說有機會在大學做研究助理,掙得萬多元的津貼,畢竟還不是一個生活保證,那三年果然都只掙那萬多元養妻活兒?如果真是讀博,大概只能繼續 單身才讀得瀟灑,或者,你果然承受得了家庭的背負,又或者,你娶了一位賢妻,又沒有孩子。

二、在哪裏唸?
這是一個令我很想執著的問題,因為我是很喜歡周遊的人,又喜歡孤獨一個,我 這種個性是最適合留學的,可能的話一定想去外國留學,但費用實在太高,恐怕有生之年和有限時間內,應付不到,那麼,到內地也是不錯的選擇,不過內地用英文 的地方實在太少,這是美中不足,但我還是抱有相當信心,至少香港,雖然學術水平和生活方面來說最符合要求,偏偏我的留學心願比甚麼都強,所以令我很猶疑。 在香港唸書太多年了,一個人的生活多好,真想在一個異地嘗個痛快,每天只管讀自己愛讀的書。不過,隨著現實的壓逼越來越大,要兼顧的生活擔子越來越多,我 感應到未來的自己很可能會在這點屈服。

三、唸甚麼範疇?
唸甚麼範疇,對,我該唸甚麼?我現在有三個方向:一、自己的老本行中國文學;二、現在的本行社會工作或社會政策;三、政治。這三方面都很有興趣,但三方面都極不實用,而且院校是否接受我這個在各方面「不精不通」的學生去讀博士,也難定斷。

四、你有能力嗎?
這方面反而是最不擔心的,雖不至於自負,但基本信心是存在的,如果我告訴你我連這能力上的基本信心也沒有,上面三個問題就不要再想了。

有人說,假如只為個人薪酬,就不要讀博,一般工作用不著博士的資歷,那更可 能成為你的一個負擔,「人家請不起你啊」;假如你不是有意進入學術界搞研究,你的博士學歷也沒有半點用處。不過我自己有另一些看法,搞學術為的是那種精進 的頭腦,那種深邃的學術味實在迷人,我越來越感到有思考深刻問題的需要,讀博基本是滿足這種說起來不實在的需要(對我來說卻是很實在的)。在現實裏,我更 需要的是在現實和追求之間的平衡和堅持,「漢,你能抵住現實的壓逼而放棄學術追求嗎?」

而且,完成博士課程是一個很大的挑戰,是人生的另一個高潮,而這高潮你明知是很有意義的,於是就滿有興致去試試,就此而已。對於社會,學問總有用她的時候,除非你終此一生都離世獨處。為甚麼總是認為,博士的學問用不到就以為讀博沒有意義呢?

不過,到底還是條件使然,人是經濟環境下的動物,馬克思這種觀察實在非常精準,經濟物質決定意識,離開生存條件,甚麼也別說了。

2 則留言:

匿名 說...

老實說 , 我也正考慮是否繼續碩士.....

Unknown 說...

讀博士不如讀一個專業證書,比如特許金融分析師,註冊工程師,註冊藥劑師....